美眾議院表決通過“大而美”法案案例研究
案例背景
202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了一項名為“大而美”(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旨在通過一系列稅收減免和支出調整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并重塑美國經濟格局。該法案在參議院歷經激烈辯論后,于6月28日以51票對49票驚險通過,隨后在眾議院成為焦點。
采用的策略/方法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策略包括:
- 全面減稅:永久延長2017年的減稅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遺產稅起征點。
- 支出結構調整:大幅增加軍事與邊境安全開支,同時大幅削減醫療補助、食品援助等社會福利項目。
- 能源政策調整:取消綠色能源補貼,終止拜登時期的新能源汽車稅收抵免和清潔能源激勵政策。
- 債務上限提升:為支付上述開支,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
實施過程與細節
參議院投票
6月28日,美國參議院經過長達22小時的通宵辯論和投票,最終以副總統萬斯投下的決定性一票,以51票對49票通過了“大而美”法案。投票過程中,共和黨內部出現了明顯分歧,三位共和黨人投下反對票,而民主黨則保持高度團結,一致反對該法案。
眾議院辯論與投票
7月3日,美國眾議院就“大而美”法案進行了激烈辯論。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眾議員哈基姆·杰弗里斯行使了允許無限辯論的領袖特權,進行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發言,抗議該法案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最終,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該法案。
民眾反應與抗議
法案通過后,部分美國民眾舉行了抗議集會,擔憂法案將削弱社會福利,加劇貧困和疾病風險。特別是針對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的削減,引發了廣泛不滿。
結果與成效評估
社會經濟影響
“大而美”法案的實施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減稅措施可能短期內提振企業利潤和股市表現;另一方面,長期債務增加將推高國債收益率,增加政府利息支出,形成“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此外,社會福利的削減將直接沖擊弱勢群體,加劇社會不平等。
財政狀況惡化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評估報告,“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十年使美國赤字激增3.3萬億美元,加劇財政惡化風險。這一數字遠超預期,將給美國聯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
政治格局變化
法案的通過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兩黨對立。民主黨強烈反對該法案,認為其是“劫貧濟富”的政治豪賭。而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裂痕,部分共和黨人對法案的債務上限提升表示質疑。此外,商界反應同樣引人注目,特斯拉CEO馬斯克強烈抨擊該法案,并威脅若法案通過將組建新政黨。
經驗總結與啟示
成功經驗
- 政策目標明確:“大而美”法案的政策目標明確,旨在通過減稅和支出結構調整刺激經濟增長。
- 政治動員能力強:特朗普政府成功動員了共和黨內部大部分力量支持該法案,盡管存在分歧。
失敗教訓
- 財政風險巨大:法案的通過加劇了美國財政惡化風險,給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 社會不滿加劇:社會福利的削減引發了廣泛不滿,加劇了社會不平等和撕裂。
- 政治對立加深:法案的通過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兩黨對立,給政治格局帶來不穩定因素。
可推廣的啟示
- 政策制定需兼顧各方利益:在制定稅收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各方利益,避免加劇社會不平等和撕裂。
- 財政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在制定財政支出政策時,應注重財政可持續性,避免給未來經濟發展帶來過大壓力。
- 加強政治溝通與合作: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應加強政治溝通與合作,減少分歧和沖突,促進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
Q&A(可選)
Q1: “大而美”法案對普通民眾有何影響? A1: “大而美”法案將削減醫療補助、食品援助等社會福利項目,直接影響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同時,稅收減免措施主要惠及高收入群體,加劇了社會不平等。 Q2: 該法案對美國經濟有何潛在風險? A2: 法案的實施將加劇美國財政惡化風險,長期債務增加將推高國債收益率,增加政府利息支出,形成“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對經濟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文章評論 (2)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