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現狀概述
市場規模與增長
近年來,中國外賣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中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從1250億元躍升至1.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2024年,外賣用戶規模達5.92億人,占網民整體的53%,外賣服務已成為超半數中國網民的日常生活剛需。
用戶行為與偏好
外賣消費者中,25-45歲人群占比達82%,成為外賣市場的絕對主力。從地域分布上看,一二線城市的外賣消費人群占比為72%,但下沉市場正逐步加入外賣消費大軍。消費頻次方面,每天消費1次及以上的消費者占比已近半數,且未來增長趨勢延續。從消費價格來看,單人餐標準集中在20元至40元之間,構成市場主流價格帶,反映出外賣消費的品質升級趨勢。
關鍵驅動因素
補貼策略與生態協同
2025年,美團、淘寶閃購、京東等平臺以百億級規模的補貼策略為武器,推動外賣訂單量激增。京東通過“百億補貼”將外賣與電商商品流量打通,實現用戶交叉消費;淘寶閃購則以500億年度補貼規模構建“外賣+即時零售”閉環,與餓了么深度協同。美團則通過會員體系升級、618活動等組合拳持續加碼,刺激需求。
品類拓展與非餐滲透
隨著補貼競爭的加劇,外賣品類邊界持續拓展,非餐品類加速滲透市場。如淘寶閃購非餐訂單量顯著增長,用戶對“外賣即全品類即時零售”的認知加速形成。這一變化不僅豐富了外賣消費場景,也推動了即時零售市場的爆發。
競爭格局深度分析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長期以來,中國外賣市場保持著美團和餓了么的“雙寡頭”競爭格局。然而,2025年京東外賣以“品質堂食外賣”為核心定位迅速搶占市場,形成與美團、餓了么“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截至2025年6月,京東外賣日均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占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的份額。
競爭焦點轉變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競爭格局的變化,外賣平臺的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的價格補貼轉向生態資源整合與用戶心智爭奪。平臺開始探索可持續路徑,如將外賣用戶導流至電商主站、提升配送網絡復用效率等,以構建差異化服務壁壘。
主要機遇與挑戰
機遇
- 下沉市場滲透:隨著智能化、數字化進程加快,外賣正在向下沉市場發力滲透,半城鎮化和農村地區逐步加入外賣消費大軍。
- 品類拓展與消費升級:外賣品類邊界的不斷拓展和消費者品質消費需求的提升,為外賣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 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能力的提升,將推動外賣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挑戰
- 內卷式競爭:高額補貼、低價競爭等搶占市場的“老手法”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將整個行業及產業鏈帶入“內卷式”競爭陷阱。
- 人工成本與配送效率:24小時營業和即時配送需求增加,對人工成本和配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 用戶留存與忠誠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提升用戶留存和忠誠度成為平臺面臨的重要挑戰。
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2027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9567億元。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下沉市場的持續滲透、品類邊界的不斷拓展以及服務場景的多元化發展。
品質消費升級
隨著消費者對外賣品質要求的提升,外賣行業將迎來品質消費升級的全新階段。平臺與商家將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做真正的“品質外賣”。
生態協同與技術創新
未來,外賣平臺將更加注重生態協同與技術創新,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提升配送效率、優化用戶體驗等方式,構建差異化服務壁壘,提升市場競爭力。
給業界的建議
加強生態協同與資源整合
外賣平臺應加強生態協同與資源整合能力,通過打通外賣與電商商品流量、實現用戶交叉消費等方式,提升平臺整體競爭力。
注重品質消費與用戶體驗
平臺與商家應注重品質消費與用戶體驗,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消費需求。
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外賣平臺應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如通過提升配送網絡復用效率、優化訂單分配算法等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關注下沉市場與品類拓展
外賣平臺應關注下沉市場和品類拓展帶來的新機遇,通過精準營銷和差異化服務策略,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Q&A Q1:外賣行業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A1:外賣行業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下沉市場的持續滲透、品類邊界的不斷拓展以及服務場景的多元化發展。 Q2:如何避免外賣行業的“內卷式”競爭? A2:避免外賣行業的“內卷式”競爭需要主管部門、平臺企業與相關商家共同努力。主管部門應及時引導規范企業的競爭方式,培育良性競爭環境;平臺企業與商家應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注重品質消費與用戶體驗。
文章評論 (4)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