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久坐飛行的隱形威脅
近日,一則關于30歲女子李女士(化名)坐11小時飛機后心跳驟停去世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醫生推測,導致李女士不幸離世的“奪命元兇”是肺栓塞。這一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久坐不動,尤其是在長途飛行中,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哪些因素容易導致肺栓塞?
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肺栓塞最常見的原因。當血液在深靜脈中凝結形成血栓時,栓子可能脫落并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導致肺栓塞。以下因素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 久坐不動: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或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電腦、玩游戲等,都可能影響下肢靜脈的回流,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 基礎血管問題:如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曲張等,可能使血液更容易在下肢淤積,形成血栓。
- 手術、創傷、惡性腫瘤: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血液瘀滯,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其他栓子
除了血栓,其他物質如脂肪栓子、羊水栓子、空氣栓子等也可能導致肺栓塞,但這些情況相對少見。
高風險人群
- 頻繁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尤其是經濟艙乘客,因空間狹小、長時間保持同一坐姿而增加風險。
- 長期臥床、靜坐等缺乏運動的人:如術后患者、長期臥床者等。
- 吸煙者: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 肥胖、高齡人群:因體重過大或年齡增長導致血液循環減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 孕產婦、口服避孕藥使用者、腫瘤病人:這些人群因激素水平變化或疾病狀態而處于高凝狀態。
預防肺栓塞的實用方法
動起來:定期活動下肢
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動
- 建議:在長途飛行或久坐時,每隔一個半小時左右站起來走一走,或者規律活動雙腳或雙腿。
- 實用技巧:可以利用上廁所、伸展身體等機會站起來活動。
下肢運動動作
- 推薦動作:提膝、踝泵、繞趾、貼胸等下肢運動動作,這些動作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 圖示說明:
飲食調節:多飲水,稀釋血液
- 建議:在飛行或久坐時,多飲水可以稀釋黏稠的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 實用技巧: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或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加重脫水。
穿著選擇:寬松舒適,避免緊身衣物
- 建議: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避免下肢受到過緊的束縛。
- 高危人群:對于高風險人群,如血栓性疾病患者和高凝血癥患者,可以選擇穿著彈力襪,有助于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藥物預防:必要時咨詢醫生
- 建議:對于有高凝狀態或血栓病史的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進行預防。
- 注意事項:切勿自行購買和使用抗凝藥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解答(FAQ)
注意事項
- 及時就醫:如果出現腿部疼痛、腫脹或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
- 避免按摩或熱敷:在疑似肺栓塞的情況下,避免對下肢進行按摩或熱敷,以免引起血栓脫落。
常見問題解答(FAQ)
Q:長時間飛行后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肺栓塞? A: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等癥狀,應高度懷疑肺栓塞的可能,并立即就醫。 Q:穿彈力襪真的能預防肺栓塞嗎? A:穿彈力襪可以通過擠壓下肢靜脈,促進血液回流,從而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但需注意選擇合適的彈力襪,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Q:抗凝藥物有哪些副作用? A:抗凝藥物可能導致出血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應咨詢醫生,了解藥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實際案例分享
案例一:李女士的悲劇
30歲的李女士在坐了11小時的飛機后不幸離世,醫生推測是由肺栓塞引發的心跳呼吸驟停。這一事件提醒我們,長時間飛行等久坐場景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案例二:及時救治的孫先生
45歲的孫先生在坐了4小時飛機后,又連續開會4小時,突然感覺喘不上氣、眼前發黑。經檢查,孫先生患有腘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幸運的是,由于就醫及時,孫先生最終健康出院。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在出現疑似肺栓塞癥狀時,應立即就醫。 通過本指南的學習,希望讀者能夠了解肺栓塞的成因、高風險人群以及實用的預防方法。在長時間飛行或久坐時,務必注意定期活動下肢、調節飲食、選擇合適的穿著以及必要時咨詢醫生進行藥物預防。健康生活,從我做起!
文章評論 (5)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