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8日至9日,重慶遭遇特大暴雨,多所高校因暴雨斷電,導致學生寢室進水,部分寢室甚至變成“泳池”。本文深入分析了案例背景、暴雨帶來的挑戰、學校的應對策略、實施過程與成效,并總結了經驗教訓與啟示,為類似情況提供借鑒。
案例背景
2025年7月8日07時至9日07時,重慶市大部地區出現陣雨或雷雨,強降雨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大渡口、九龍坡、南岸、巴南等區出現特大暴雨,其中九龍坡楊家坪的降雨量達到285.5毫米,最大小時雨量為94.4毫米。這場暴雨是自2007年717暴雨以來,重慶主城區經歷的最強暴雨過程。 重慶多所高校位于此次暴雨的重災區,如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和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等。暴雨導致這些高校斷電,宿舍樓進水嚴重,給學生生活帶來極大影響。部分學生睡到半夜發現寢室變“泳池”,生活用品和垃圾在水中漂浮,情況十分緊急。
面臨的挑戰/問題
安全隱患突出
暴雨導致的斷電和寢室進水,給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方面,水和電混在一起極易引發觸電事故;另一方面,渾濁的積水中可能隱藏著碎玻璃、裸露電線等危險物品,學生涉水時容易受傷。
應急處理難度大
暴雨發生在深夜,且伴隨斷電,給學校的應急處理帶來了極大難度。學校需要在黑暗中組織學生轉移,保護貴重物品,同時確保學生安全,任務艱巨。
基礎設施薄弱
此次暴雨也暴露出部分高校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如排水系統不暢,導致積水難以迅速排出;低樓層宿舍沒有提前預警和防水改造,增加了進水風險。
采用的策略/方法
立即斷電與疏散
發現寢室進水后,學校立即采取措施斷電,防止觸電事故發生。同時,組織學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帶,特別是低樓層的學生,確保人身安全。
優先保護貴重物品
在疏散過程中,學校提醒學生優先保護貴重物品,如手機、錢包、身份證等,盡量將物品轉移到高處或防水袋中,減少財產損失。
加強排水與清潔消毒
暴雨過后,學校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排水作業,盡快恢復宿舍樓內環境。同時,對進水宿舍進行清潔消毒,防止霉菌、蚊蟲等滋生,保障學生健康。
實施過程與細節
緊急響應與協調
暴雨發生后,學校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小組,負責協調各部門工作。宿管、輔導員等連夜值守,組織學生疏散和轉移。
排水與防水措施
學校調用排水設備,對積水嚴重的區域進行排水作業。同時,在低樓層宿舍門口堆放沙袋等防水物資,防止積水進一步侵入。
學生安置與心理輔導
學校為疏散的學生提供臨時安置點,如圖書館、體育館等,確保學生有地方休息。同時,安排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恐慌情緒。
清潔消毒與防疫
暴雨過后,學校對進水宿舍進行全面清潔消毒,使用84消毒液兌水擦地,被泡的衣物用沸水煮或直接丟棄。同時,加強疫情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傳播。
結果與成效評估
學生安全得到保障
通過學校的緊急響應和協調,學生得以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帶,沒有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同時,貴重物品也得到了有效保護,減少了財產損失。
宿舍環境逐步恢復
經過學校的排水和清潔消毒工作,進水宿舍的環境逐步恢復正常。學校正在安排修復和清潔工作,確保學生能夠盡快返回宿舍生活。
暴露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此次暴雨應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學校基礎設施薄弱、應急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學校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經驗總結與啟示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應加強對排水系統、防水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提高宿舍樓的防水能力。同時,對低樓層宿舍進行防水改造,減少進水風險。
完善應急預案
學校應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職責和應急處理流程。同時,加強對應急預案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師生的應急意識和自救能力。
加強安全教育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特別是關于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應對知識。通過安全教育課程、演練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建立快速響應機制
學校應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在暴雨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力量進行救援和處理。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應對突發事件。
Q&A
Q1:此次暴雨中,學校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保護學生安全? A1:學校立即斷電防止觸電,組織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優先保護貴重物品,加強排水與清潔消毒工作,并提供臨時安置點和心理輔導。 Q2:此次暴雨暴露出學校哪些方面的問題? A2:此次暴雨暴露出學?;A設施薄弱、應急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通過此次重慶多所高校因暴雨斷電、寢室變泳池的案例研究,我們深刻認識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安全教育和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的重要性。希望這些經驗和啟示能夠為類似情況提供借鑒和指導。
文章評論 (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