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25年7月1日上午,一趟由山東煙臺開往河南方向的列車上,一名24歲女子因瑣事與他人發生激烈爭吵,情緒瞬間失控。爭吵過程中,女子突然呼吸急促、大口喘氣,雙手麻木且身體逐漸癱軟,最終倒在座位上。這一幕嚇壞了周圍乘客,大家迅速向列車工作人員求助。列車廣播隨即緊急尋找醫護人員,文登整骨煙臺醫院的馮曉冰醫生聽到廣播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面臨的挑戰/問題
情緒失控引發健康問題
該女子在爭吵中情緒失控,導致呼吸過快,進而引發呼吸性堿中毒。呼吸性堿中毒是一種由過度通氣引起的疾病,常見表現是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及手足、口周麻木。當人們出現生氣、焦慮和緊張等情緒時,心率和血壓會上升,呼吸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快。當呼吸過快、換氣過度的時候,二氧化碳排出較多,就會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隨之降低,一旦缺少足夠的二氧化碳,酸堿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呼吸性堿中毒。
列車環境限制急救條件
列車上的急救條件有限,且當時距離到站還有較長時間,沒有經停站,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很可能因為呼吸困難而導致窒息。這要求列車工作人員和醫生在短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采用的策略/方法
緊急呼叫與快速響應
列車工作人員在接到乘客求助后,立即通過廣播緊急尋找醫護人員,并迅速趕到現場了解患者情況。同時,列車長與前方車站聯系,做好緊急停車和轉運準備。
專業醫生現場救治
馮曉冰醫生憑借專業經驗,迅速判斷女子為呼吸性堿中毒,并決定采用“二氧化碳重吸入法”進行救治。她找來塑料袋罩住女子口鼻,指導其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以幫助平衡體內酸堿度。同時,馮醫生不斷安撫患者情緒,減輕其緊張和恐懼感。
實施過程與細節
初步判斷與急救準備
馮醫生到達現場后,迅速觀察女子癥狀,包括呼吸急促、大口喘氣、雙手麻木等,結合患者爭吵后的情緒失控情況,初步判斷為呼吸性堿中毒。隨后,她立即讓列車工作人員找來塑料袋等急救物品。
急救措施實施
馮醫生將塑料袋罩在女子口鼻處,并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吸入。同時,她不斷安撫女子情緒,告訴其不要害怕,保持冷靜。經過幾分鐘的急救,女子的呼吸逐漸平穩下來,手腳麻木感也有所緩解。
后續觀察與轉運準備
在女子癥狀得到緩解后,馮醫生繼續觀察其生命體征,確保其穩定。同時,列車工作人員與前方車站聯系,做好緊急停車和轉運準備。在列車到達前方車站后,女子被迅速轉運至當地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結果與成效評估
經過列車工作人員和馮醫生的緊急救治,女子的呼吸性堿中毒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在轉運至當地醫院后,經過進一步治療,女子完全康復出院。此次事件不僅體現了列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應急能力,也彰顯了緊急救援體系在保障乘客生命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經驗總結與啟示
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公眾,情緒管理對于個人健康至關重要。在面對沖突和壓力時,應保持冷靜,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平復情緒,避免因情緒失控導致身體出現不良反應。
急救知識的普及與培訓
列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及時有效救治得益于他們具備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因此,應加強對公眾的急救知識普及和培訓,提高公眾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緊急救援體系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列車緊急救援體系的一些不足之處,如急救物品的準備和人員的培訓等方面還有待加強。因此,應進一步完善緊急救援體系,提高救援效率和質量。
Q&A
Q1:呼吸性堿中毒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A1:呼吸性堿中毒的常見癥狀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手足及口周麻木等。嚴重時還可能出現頭暈眼花、意識混亂、肌肉痙攣甚至暈厥等癥狀。 Q2:如何預防呼吸性堿中毒? A2:預防呼吸性堿中毒的關鍵在于情緒管理。在面對沖突和壓力時,應保持冷靜,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平復情緒。同時,對于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應注重情緒調節,隨身攜帶必要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通過以上案例研究,我們深刻認識到情緒管理和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同時,也應積極學習急救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做出正確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文章評論 (5)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