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與版權紛爭升級
6月18日,蜂鳥音樂公司發布嚴正聲明,指控鄧紫棋重錄舊作并上線各大音樂平臺的行為涉嫌侵權。聲明中,蜂鳥音樂強調其擁有相關歌曲的錄音制作者權、詞曲著作權,并要求鄧紫棋團隊48小時內刪除所有渠道傳播的侵權內容,同時要求各音樂平臺立即下架涉事重制版歌曲。這一指控,無疑將雙方已持續多年的版權紛爭再度推向高潮。
版權歸屬爭議:合約條款與行業慣例的碰撞
蜂鳥音樂與鄧紫棋的版權紛爭,核心在于雙方對版權歸屬的爭議。蜂鳥音樂依據2007年至2022年期間雙方簽署的合約,聲稱擁有鄧紫棋合約期內的全部音樂著作權及鄰接權。然而,鄧紫棋方面則強調,合約簽訂時她年僅15歲,由母親代談并簽署全英文合約,因語言壁壘導致著作權誤讓渡給蜂鳥音樂。 此外,鄧紫棋還指出,蜂鳥音樂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在香港和內地申請將“G.E.M.”和“鄧紫棋”注冊為商標,進一步剝奪了她的藝名使用權。這一系列操作,不僅違反了行業慣例,也嚴重損害了創作者的權益。
法律依據與行業倫理的交鋒
法定許可條款的適用性分析
面對蜂鳥音樂的指控,鄧紫棋方面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二條“法定許可”條款進行抗辯。該條款規定,若首次錄制未明示禁止他人錄音,創作者可通過支付報酬合法重錄。鄧紫棋團隊已通過公證確認,大部分舊作首次發行時未做此聲明,因此認為重錄行為合法。
CASH管理權與公開傳播權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鄧紫棋14歲時加入的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在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CASH受鄧紫棋委托管理其作品的公開傳播權(包括廣播、網絡傳播等),這部分權利在合約中明確不屬于蜂鳥音樂。因此,鄧紫棋認為,即便舊作的著作權歸屬仍有爭議,其傳播權等公開播放的權利仍屬于她自己,這使得她能夠合法將重錄版本進行全球上架并公播。
行業影響與未來趨勢預測
創作者權益保護意識覺醒
蜂鳥音樂指控鄧紫棋侵權事件,被視為華語樂壇創作者對抗資本壟斷的標志性案例。近年來,隨著吳青峰等歌手類似案件的頻發,法院傾向于保護創作者權益的趨勢愈發明顯。尤其是當合約存在明顯不對等條款時,法院更可能站在創作者一方。這一變化,無疑將推動音樂產業合約透明化及版稅分配機制的改革。
音樂產業利益分配邏輯重構
若鄧紫棋在本案中勝訴,將有望推動立法明確“創作者重錄權”及“未成年合約保護條款”。這將重構音樂產業鏈的利益分配邏輯,使創作者在版權談判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從而激發音樂創作的活力與多樣性。
行業倫理與誠信建設的迫切性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音樂產業在倫理與誠信建設方面的不足。蜂鳥音樂在聲明中僅強調“契約精神”,卻未直接回應欠款問題,這一做法無疑損害了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未來,音樂產業應加強自律與誠信建設,確保合約雙方的權益得到平等保護。
專業見解與預測
法律層面:香港法院判決將成關鍵
目前,鄧紫棋重錄行為的合法性取決于大陸《著作權法》的適用性及CASH管理權的解釋。而蜂鳥音樂若無法舉證首次錄音時已禁止翻錄,其指控或將難以成立。此外,香港法院對著作權歸屬的最終判決也將對案件走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行業趨勢:創作者權益保護將成主流
從長遠來看,隨著創作者權益保護意識的覺醒及法律制度的完善,音樂產業將逐漸走向創作者權益保護的主流趨勢。這將有助于激發音樂創作的活力,推動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預測:鄧紫棋或成行業變革先鋒
作為本次事件的當事人之一,鄧紫棋有望成為推動音樂產業變革的先鋒人物。她的勇敢抗爭,不僅為自己爭取了權益,也為整個音樂產業的創作者樹立了榜樣。未來,她將繼續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華語樂壇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注:本文所涉法律條款及行業趨勢分析均基于當前已知信息,具體案件走向及行業變化仍需以實際情況為準。)
文章評論 (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