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紫棋6年版稅風波:揭開音樂版權迷霧

鄧紫棋,這位才華橫溢的歌手,因6年未收到自己舊歌的版稅而引發了一場音樂版權的風波。這不僅是她個人的遭遇,更暴露出音樂產業中創作者權益保護的深層問題。

鄧紫棋6年版稅風波:揭開音樂版權迷霧

一、事件起因:鄧紫棋的版稅之爭

2025年6月12日,鄧紫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透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她已經超過6年沒有收到自己舊歌的版稅。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鄧紫棋表示,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她與前公司蜂鳥音樂的版權糾紛。

版稅的重要性

版稅,對于創作者來說,是作品被使用所獲得的報酬,是勞動成果的直接體現。它不僅關乎創作者的經濟利益,更是對其創作價值的認可。因此,版稅的分配和支付,一直是音樂產業中備受關注的問題。

二、版權糾紛的核心:著作權與合約陷阱

鄧紫棋與蜂鳥音樂的版權糾紛,核心在于著作權的歸屬和合約中的陷阱。

著作權的歸屬

著作權,是指創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鄧紫棋作為歌曲的創作者,應享有《泡沫》、《光年之外》等歌曲的著作權,包括表演權、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 然而,由于年少時與母親不懂英文,鄧紫棋簽下了全英文的合約,導致她對部分歌曲的著作權及錄音制作者權喪失了控制。這為她后來的版稅糾紛埋下了伏筆。

合約陷阱:全英文合約的模糊條款

鄧紫棋與蜂鳥音樂的合約中,存在許多模糊和不利于創作者的條款。這些條款往往利用信息不對稱,將著作權與錄音版權捆綁在一起,導致鄧紫棋在解約后仍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作品。 例如,合約中可能規定了錄音版權的歸屬公司,使得鄧紫棋在演唱、發行錄音制品時需要獲得授權。即使如此,版稅仍應按約定比例分配。但由于合約條款的模糊性,鄧紫棋在版稅分配上一直處于被動地位。

三、法律維權:鄧紫棋的抗爭之路

面對版稅糾紛,鄧紫棋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與訴訟過程

鄧紫棋依據《民法典》、《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起了對蜂鳥音樂的訴訟。她主張合約因“虛假陳述”無效,并要求蜂鳥音樂支付拖欠的版稅。 然而,訴訟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蜂鳥音樂堅持合約有效期至2022年,并聲稱擁有上述歌曲的獨家版權。這使得案件陷入了長達6年的拉鋸戰。

重錄舊作:鄧紫棋的反擊

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鄧紫棋并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她決定重錄包含《泡沫》、《光年之外》等經典歌曲的專輯《I AM GLORIA》,以此作為對不公合約的反擊。 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鄧紫棋的堅韌和才華,更向音樂產業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創作者不會容忍任何侵犯其權益的行為。

四、事件影響:音樂產業的警示與思考

鄧紫棋的版稅糾紛,不僅對她個人的音樂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更為整個音樂產業敲響了警鐘。

創作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

鄧紫棋的事件暴露出音樂產業中創作者權益保護的深層困境。許多創作者在簽約時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和專業知識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這導致他們在面對版權糾紛時往往束手無策。 因此,加強創作者權益保護,提升創作者的法律意識和專業知識,成為音樂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合約透明化與行業規范

鄧紫棋的版稅糾紛也揭示了經紀公司利用信息差、模糊著作權歸屬與版稅分配的問題。這要求音樂產業在合約簽訂過程中更加透明化、規范化。 推動建立音樂版權交易透明化機制,明確版稅分配比例,是保障創作者權益、促進音樂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五、Q&A:解答初學者的常見問題

Q1:什么是版稅? A1:版稅是指創作者因其作品被使用而獲得的報酬。它通常按照作品的使用量(如銷售量、播放量等)來計算。 Q2:著作權和版權有什么區別? A2:著作權和版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但在不同語境下,它們可能有所側重。著作權更側重于保護創作者的創作成果和精神權利,而版權則更側重于作品的經濟價值和使用權。 Q3:如何避免合約陷阱? A3:避免合約陷阱的關鍵在于增強法律意識和專業知識。在簽約前,創作者應仔細閱讀合約條款,確保自己充分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內容。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律師進行審核和咨詢。 通過鄧紫棋的版稅糾紛事件,我們不僅看到了音樂產業中創作者權益保護的緊迫性,也看到了創作者在面對不公時勇敢抗爭的精神。希望這一事件能夠引發更多人的關注和思考,共同推動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鄧紫棋6年版稅風波:揭開音樂版權迷霧

分享到:

聲明:

本文鏈接: http://www.kxnc88.com/article/20250613-dzqnbsfbjkyybqmw6-0-23756.html

文章評論 (1)

周艷
周艷 2025-06-12 06:11
我對許多創作者在簽約時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感興趣,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實踐創作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的?有沒有一些技巧可以分享?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