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描述
近期,有游客在重慶武陵山森林公園發現天池底部及池壁竟采用304不銹鋼進行鋪裝,這一發現迅速引發網絡熱議。天池作為公園的重要飲用水源,其底部及池壁的不銹鋼鋪裝被景區稱為防止滲漏的創新舉措。然而,這一做法也引發了關于生態影響和可持續性的廣泛討論。
不銹鋼防漏措施的背景
武陵山天池位于重慶武陵山森林公園內,占地面積27683平方米,保水量近15萬立方米。由于武陵山屬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和裂隙較多,天然蓄水難度大。為此,景區于2016年底確定采用不銹鋼鋪設的創新方案,并于2017年竣工,成功解決了滲漏問題,蓄水容量實現多倍擴容。
二、不銹鋼治理湖泊滲漏效果分析
不銹鋼防漏的優勢
- 防滲漏效果顯著:不銹鋼材質因其優良的密封性和耐腐蝕性,能夠有效減少水資源流失,保障飲用水源的穩定性。
- 耐用性強:不銹鋼具有高強度和耐磨損性,能夠承受周圍土壤和水壓的作用,延長湖泊設施的使用壽命。
不銹鋼防漏的劣勢
- 生態影響:不銹鋼池底可能破壞水下微生態,影響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棲息地,進而對整個水生生態系統造成連鎖反應。
- 水溫波動:金屬的熱反射和導熱能力可能導致水溫局部升高,影響依賴冷水環境的生物。
- 景觀協調性:不銹鋼材質與周邊自然景觀可能不協調,影響整體景觀美感和生態體驗。
三、解決方案與優化建議
方案一:優化不銹鋼鋪裝設計
實施步驟
- 生態化改造:在不銹鋼池底增設生態墊或人工基質,為微生物和底棲生物提供附著和棲息空間。
- 水溫調節:安裝水溫監測與調節系統,確保水溫保持在適宜范圍內,減少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 景觀融合:采用隱蔽式設計或裝飾性不銹鋼材料,提升與周邊自然景觀的協調性。
優劣分析
- 優勢:在保持不銹鋼防漏效果的同時,降低了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提升了景觀美感。
- 劣勢:增加了工程復雜性和成本。
方案二:采用自然友好型防漏材料
實施步驟
- 材料篩選:選擇可降解、仿生的自然友好型材料,如生態土工膜、膨潤土防水毯等。
- 施工準備:清理池底及池壁,確保材料鋪設的平整度和密封性。
- 材料鋪設: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材料鋪設,并進行必要的接縫處理和質量檢測。
優劣分析
- 優勢:對生態系統影響較小,易于與自然環境融合。
- 劣勢:防漏效果可能不如不銹鋼穩定,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換。
方案三:綜合生態治理與工程措施
實施步驟
- 生態評估:對天池生態系統進行全面評估,確定關鍵生態要素和保護目標。
- 工程優化:在不銹鋼鋪裝的基礎上,增設生態浮島、人工濕地等生態治理措施,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和生物多樣性。
- 監測與管理:建立長期監測機制,定期評估治理效果,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優劣分析
- 優勢:綜合考慮了生態保護與工程需求,實現了防漏與生態治理的雙重目標。
- 劣勢:工程復雜度高,成本較高,需要專業團隊進行長期管理和維護。
四、預防建議
- 加強前期規劃:在湖泊建設或改造前,應充分評估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及生態系統狀況,制定合理的防漏和生態保護方案。
- 優選防漏材料:根據湖泊的具體情況和生態保護需求,選擇適宜的防漏材料和技術方案。
- 強化監測與管理: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和管理機制,及時發現并處理滲漏和生態問題,確保湖泊的長期穩定運行。
Q&A
Q1:不銹鋼防漏措施是否適用于所有湖泊? A1:不銹鋼防漏措施適用于地質結構復雜、天然蓄水難度大的湖泊。然而,對于生態環境敏感或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湖泊,應謹慎考慮其生態影響。 Q2: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工程需求? A2:在平衡生態保護與工程需求時,應綜合考慮湖泊的具體情況、生態保護目標及工程經濟性和可行性。通過優化設計方案、采用自然友好型材料和加強監測與管理等措施,實現防漏與生態保護的雙重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銹鋼治理湖泊滲漏雖具有顯著優勢,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生態影響。因此,在制定防漏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湖泊的具體情況和生態保護需求,選擇適宜的防漏材料和技術方案,確保湖泊的長期穩定運行和生態平衡。
文章評論 (4)
發表評論